讀坂本龍一《音樂使人自由》

今年夏天回國時在書店裡見到坂本龍一的《音樂使人自由》,我大致的翻了一下,覺得有喜歡的內容,有樸實明了的文字翻譯,有簡潔精美的裝潢,再加上他是中國讀者熟悉的電影《末代皇帝》裡的音樂作曲者。於是買下,在歸途中一氣讀完,感到很滿足。

讀完之後看到梁文道在他的《開卷八分鐘》裡介紹了這本書,於是聽過,卻不同意他對這本書的評價。他認為這本書很流水帳,於是花了八分鐘中的六分鐘給大家念了一下這個流水賬。我很失望,覺得他這樣說沒有看懂這本書。因為我覺得,文字的樸實敘述,貌似事件的簡單記錄,實際上卻給人無限想像空間,就比如你看一幅畫,大部分是空白,但遠方有一棵樹,一個湖,一條船,然後你說,怎麼空了這麼一大片,不就畫了遠方那麼一點點嗎,於是你就把空白剪掉,然後放大那遠方的一點點,認為這就是畫家要畫的畫。我有這種感覺。

或者,再把這本書與我買回的另一本有關音樂的書對比一下:那是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寫的他與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的對話。書名很美,是《與小澤徵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》。聽上去絕對不是流水帳吧,那可是兩個名家的對話啊。銷量也一定數百倍超過坂本的自傳。但其實,這本書讀完卻沒有什麼收穫,因為無非就是小澤徵爾在各個樂團與其它指揮家的一些交往,排練一些作品時的過程。我覺得那本倒更像是一本流水賬。比如,雖然村上春樹和小澤徵爾談到的是勃拉姆斯,貝多芬,馬勒,但沒什麼實質內容。一些不厭其煩反復重复的說法,比如“專功細節便能展現整體”,就是每個演奏者只要把自己的部分彈奏好,整體就完美了,讓我實在不得其解。一些句子,貌似具有獨特視角,細想則毫無新意,比如小澤說:”指揮馬勒最重要的不是記熟,而是能否沉浸其中“,那首曲子指揮不沉浸其中能產生好的音樂?再如村上說:“文章如果少了節奏,沒有人想讀。” 或牽強附會不知所云:“寫作時,我會在腦海裡自動將文章轉化成聲音,用這聲音架構出節奏。以爵士樂的方式即興演奏一個主題樂段,便能滋潤地產生下一個主題樂段”。文字的節奏固然重要,但轉換成爵士樂,縱有無盡想像,也覺得牽強附會。

而坂本的書,記述的雖然是他少年及成年後與作曲有關的成長過程,卻是用樸素的語言傳達著情感,心得和思想。

坂本小時候的音樂啟蒙老師德山的教學方法就非常有意思,德山發給每個人一份貝多芬《第九交響曲》的總譜,然後大家一邊聽,一邊讓小孩子在曲譜上找出主旋律,找到後再聽,看主旋律用什麼樂器呈現。用彩色筆圈出。想想看,這樣的孩子,以後成為大作曲家或者大指揮家的可能性,是不是比強迫他反复彈奏一首鋼琴曲大得多?

也許因為這種熏陶,坂本聽力的敏感度非常好,聽了披頭士的歌,他不是單純的覺得好聽而已,而是想,這裡的和弦為什麼這麼好聽,而發現德彪西的曲子裡也有這樣的和弦,激動不已,“我明明平常在父親面前一聲也不敢吭,卻因為太過興奮,硬是將他拉到音響前,放披頭士的歌給他聽。” 小孩子激動的樣子,以及父子之情溢於言表。

而且,”我逢人就問,你知道披頭士嗎?知道的歸於好友,不知道的歸於不理會。“ 好一個少年。

後來他作為一個追求時髦的少年,愛上了籃球而放棄音樂,但是每時每刻想著音樂,意識到:”原來我是如此喜愛音樂啊!“

這些有感情的記述,哪裡是流水帳呢?

順便說一下,坂本高中大學甚至研究生都不知自己將來做什麼,反正就是聽音樂,讀文學,參加學生運動,但這沒有防妨他日後成為偉大的音樂家。讓我想起前些天有人傳過來一份小學升初中的考題,我看了一下,題目夠我這個理科博士算幾個小時。父母們聚在一起,談的無非就是孩子的升學種種。這樣的家長,孩子如何有趣?他們哪裡有多少時間去發現自己真正的愛好?

再談談音樂,思想和思維方式吧。這本書裡,坂本有很多有意思,值得思考的敘述。

有次坂本的老師三善問他:“你認為自己是如何認識事物的形體的?” 坂本讀過一些哲學書,似懂非懂的回答說:“如果欠缺色彩,就無法認識了。” 說完他認識到,老師是想要告訴他:得先有色彩,才有辦法認識形體。老師也是委婉的告訴他,他的樂曲欠缺色彩!

簡單而又深刻的警示!人活著也當有色彩,否則無法辨別。

這本書好,還有一個理由,是坂本談到好多對他有影響的人。這些人不都是音樂家,“與這些音樂領域以外的人頻繁交流,不是因為我有什麼上進心,或是基於什麼策略。我只是單純的認為,只要是努力所及,不管什麼事情都去做做看。很幸運地,許多工作就因此上門,而且我也能夠遇見各式各樣的人。”

“我與哲學家大森莊藏把我們倆人數次對談的內容集結成書出版,不久又認識了吉本隆明,也和他出了一本書。被稱為新學院派領導者的淺田彰,中澤新一,以及柄谷行人都和我關係不錯。。。。(這些人)都是走在時代最尖端的現代思想家,而我竟然能夠與他們對話,真是難以置信。。。。我應該是通過音樂大量吸收了其它領域的事物。。。我能夠憑藉音樂的知識或感覺理解主要的重點。和他們談話時,我會突然覺得自己清楚了某個概念,然後就能切入到與他們溝通的模式裡。我猜一定是因為過去在音樂方面,自己也曾思考或實際做過類似的事情吧。。。。接觸到許多活躍於第一線的人,對我的作品當然會有影響。而這些影響或許是我在與他們對談後,通過音樂的形式作出的一種回答。”

這是怎樣一個思想活躍的年輕人啊!

坂本談到很多人,我只談一個對我來說很有意思的用數學寫音樂的人:澤內基斯(Iannis xenakis)。我們都知道音樂與數學的緊密聯繫,尤其是巴赫的曲子,但是這些都是確定性的數學,就是說一些循環的有著某種變化的排列組合,但是澤內基斯是用群論概率論來寫。聽起來很奇怪很無聊吧?不過我把澤內斯基的音樂找來聽,覺得併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單調難聽,而是非常震撼,非常獨特。當然,音樂的感受很個人。

也許,抽像畫也可以用群論和概率論來做吧!

再比如,坂本說:“紐約這塊土地對於人的一種冷漠無情,也許反而讓我相當自在。身在紐約,與其說是無法依靠任何組織,不如說紐約本來就是不輕易接納任何人的城市。然而,我從小就討厭被團體束縛限制,就這樣的角度來說,我反倒覺得輕鬆。”

看到他的話,我想,即使在中國,這何嘗不是我喜歡摩都勝於帝都的原因呢?我在我的文章《雙城戀:上海和倫敦》裡也曾寫過類似的話,“北京大大小小的衙門,讓我這個追求自由的人感到芒刺在背,不舒服。在上海我像是躲進了人海裡,感覺舒服得很。“

同樣,還有很多描述,說的雖然是音樂,或者他的經歷,卻也值得深思,或者會心一笑。比如

“Energy Flow 一曲意外獲得極大迴響,(可是這首曲子)大概花了我五分鐘左右,一起呵成寫下。但是,這首單曲大賣了一百流失萬張。因此,我才了解到,。。。想要多少做成什麼的這種想法,一點意義都沒有,反而是什麼都不想而完成的作品最受歡迎。“

真是那麼偶然嗎?當然不是,坂本對音樂的痴迷和修煉絕對是廢寢忘食。但是真的,“想要多少做成什麼的這種想法,一點意義都沒有,反而是什麼都不想而完成的作品最受歡迎!“

音樂讓生命自由,讓精神振作。我做很多我喜歡的事時,感到搖滾的思想,搖滾的意志,就如坂本所說:“所謂的搖滾風格,除了節奏模式和音樂張力的元素外,還有和弦進行。也就是從某個和弦到另一個和弦時,似乎能讓人感到濃厚的搖滾氣氛。讓人自然而然地想要搖擺,舞動身體。”


2016.10.19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從美國新任交通部長說到共產主義思想家葛蘭西 (艾行山)

譯桑塔亞那的詩:給W.P.

說說日本近代文豪